健康成就更多可能养生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养生专栏

六月份健康提示

发布时间:2022-06-02作者:洛阳慈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3349 次

六月份健康提示

六月气温升高,各类细菌、病毒、蚊虫等生长繁殖加快,易引发和传播各类夏季传染病。

要注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鼠疫、狂犬病、中暑及花粉过敏等疾病的发生。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非常严峻,全国多个省份出现本地聚集性疫情。

疫情防控压力仍较大,因此常态化防控工作不可懈怠。

健康提示: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积极配合做好“测温、验码、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

2、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好口罩,加强手卫生,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室内多通风,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做好居家清洁消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有效防护手段,符合条件、没有接种禁忌的人群,建议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完成全程接种半年后,尽快接种加强针。

4、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并主动告知医生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等情况。就医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的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是由于饮用不洁的水或者食物所造成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健康提示:

1、对于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首选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要做到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2、尽量少吃冷饮,包括雪糕、冰激凌和冰水等,避免暴饮暴食损害肠胃的防御系统,使肠道致病原有机可乘。

3、消灭苍蝇、蟑螂,清洁环境,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加工时要生熟分开,吃剩的食物储存在冰箱内的时间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4、提醒大家尽量少在外面就餐,如果外出就餐要做到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厅饮食,并且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凉菜,千万不要在路边小摊买东西吃。

3、鼠疫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包括鼠类、旱獭等。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也具有传染性。

鼠疫主要是经跳蚤叮咬、直接接触、飞沫等传播,人群普遍感染。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寒颤、高热体温骤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健康提示:

1、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是做好各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防护最有效的措施。

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2、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3、鼠疫是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如果能够早期就诊,并得到规范有效治疗,治愈率非常高。

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4、呼吸道传染病

近期天气变化多端,要警惕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反复侵袭,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水痘、风疹、麻疹等。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4、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及早到社区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5、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随着气温升高,民众的外出活动增加及衣衫减少,狂犬病即将进入发病高发期。

健康提示:

1、外出游玩时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不要挑逗、玩弄猫、狗等动物,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

2、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

6、中暑

当外界气温持续超过35°C以上时,人体内的热量几乎都要通过出汗蒸发。

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如果长时间在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的环境下工作或活动,可造成体内积存热量逐渐增加,而出汗蒸发散热却越来越少,使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人体体温异常升高而发生中暑。中暑的表现特点:体温上升、心跳加速、大量出汗、脸色苍白、虚脱、肌肉松软、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或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会抽搐、昏厥,甚至丧失意识。

健康提示:

中暑的正确处理方法

1、迅速远离高温环境

将病人扶到附近阴凉通风处躺下,解开其衣服,同时使其双脚抬高,这样有利于增加病人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也起到散热的作用。

2、及时补充水分

如果病人意识清醒,可让其饮用一些淡盐水。但补充水分不宜过多,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已经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3、迅速降温

在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用冰袋或冰块进行局部降温,还可以用医用酒精、温水反复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电风扇吹风,以加速身体散热,但要注意适度。也可对中暑者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以促进散热。当病人体温降至38°C以下时,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7、花粉过敏

在这个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的季节,是外出赏花的季节,也是花粉过敏的高发季节,我们应该做好防护,避免花粉过敏。

健康提示:

1、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去闻花草。

2、外出郊游时最好带上抗过敏药品,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户外活动结束回家时,要及时洁面、洗澡,洗掉粘在身上的花粉。

3、选择不易产生过敏的时间出游。大风天气最好不外出游玩,大风天气花粉容易传播,容易接触过敏源。

4、若感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时,应马上离开此地,及时到医院诊治。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疑问,请与联系删除,仅用于信息交流。

分享到:0 用手机看
#

拍下二维码,信息随身看

试试用微信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