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就更多可能养生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养生专栏

脂肪肝是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警,有了脂肪肝,这3种食物不要再吃了

发布时间:2023-08-10作者:洛阳慈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2320 次

脂肪肝是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警,有了脂肪肝,这3种食物不要再吃了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中脂肪过度增加,超过肝湿重的5%。能让肝“发胖”的原因很多,例如过量饮酒引起酒精性肝病、代谢紊乱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常简称为脂肪肝,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系列性疾病。从单纯只有脂肪沉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约25%的患者可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个需要积极药物治疗的疾病,而不是仅仅依靠生活方式改善就能控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约10%的人可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其中1%—5%的患者可能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


  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肝脏疾病在早期通常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所以,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人,也常常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大部分人通过体检发现脂肪肝后也不予重视,更不会到医院就诊。


  然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以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表现是肝功能出现异常,尤其是在肝脏弹性测定检查时,除了代表肝脏内脂肪沉积的CAP值增加,还会出现肝脏弹性测定检查的硬度值增加。这提示肝脏出现了纤维化,日积月累,未来可能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硬化甚至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因代谢异常,较普通人更容易出现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因此,脂肪肝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应该高度重视。


  数据显示,肥胖患者中患有脂肪肝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人群,超过一半的肥胖患者患有脂肪肝。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高风险人群。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中,严重的肝脏纤维化的比例更高,也更易患心血管疾病。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和体型超重肥胖的人,更应该高度关注肝脏健康。


  事实上,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肝脏中的脂肪,逆转疾病,如适当减重、坚持健康饮食等。但如果肝脏已经发生了炎症甚至出现纤维化,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此时单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很难恢复健康了,需要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建议体检时发现脂肪肝的患者,一定要到医院接受相关全面检查,包括肝脏功能、血压、血糖、血脂、肝脏弹性测定等,了解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接受改善生活方式的专业指导。已经明确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更应该进行针对代谢异常的相关治疗,阻止疾病进展。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很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成为我国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的脂肪肝发病率已经达到25%,全国的脂肪肝患者大约有3.5~5亿。


  一、脂肪肝不是“胖子”的专利,瘦子也不能幸免


  很多人以为肥胖的人才会得脂肪肝,但是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瘦子或吃素的人也得了脂肪肝,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有些人虽然体重指数低,看起来是瘦的,但是我们不能只用体重指数来衡量一个人胖或瘦,有的人虽然体重指数低,但是体内的脂肪分布却十分不均匀,比如内脏和腹部的脂肪含量过高,也容易得脂肪肝。


  而且饮食习惯也会影响脂肪肝的发生,比如爱吃油炸食物、甜饮料、高糖、高胆固醇的饮食模式也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


  此外,瘦子得脂肪肝还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比如缺乏运动导致肌肉减少、肠道微生态环境以及本身携带有易感基因等。


  长期吃素的人也得脂肪肝是因为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减少体内载脂蛋白的数量,这样就会促进脂肪在肝脏中堆积而引发脂肪肝。


  二、被脂肪肝盯上的人,多半有这5个共同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脂肪肝盯上,其实,患有脂肪肝的人大多都有一些共同的不良习惯。


  1、爱喝酒


  爱喝酒尤其是经常酗酒的人大多都患有酒精性脂肪肝,当每天摄入的酒精大于80克时,就会增加5~25倍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


  因为乙醇在进入人体后,肝脏要对其进行分解和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对肝脏细胞有毒害作用的乙醛,容易影响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最终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2、喜欢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不动的人容易导致体内有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皮下,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身材发胖,如果这些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就容易形成脂肪肝。


  此外,习惯久坐不动的人还会对肝脏的疏泄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患肝脏疾病的风险。


  3、患有高血脂、糖尿病


  高血脂和糖尿病往往和脂肪肝是一起出现的,在成年后得糖尿病的人群中,大约有50%~80%的人患有脂肪肝,这是因为因为血浆中的脂肪酸水平和胰岛素水平都过高导致的。


  此外,20%~92%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同时患有高血脂症,大约有50%的高血脂症患者患有脂肪肝。


  4、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甘油三酯,从而增加患高血脂的风险。此外,当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时,就会减少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导致减少了脂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加甘油三酯在体内的堆积,最终诱发脂肪肝的发生。


  5、爱吃糖


  研究证实,吃糖容易患脂肪肝,即使是适量吃糖也会使肝脏上生成的脂肪翻倍。因为肝脏会将糖转化为脂肪,增加甘油三酯,导致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等,并且会增加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风险。


  三、别把脂肪肝拖成肝炎


  有些人在体检的时候发现患有脂肪肝,但是却没有当回事,不加以控制和治疗,这样容易使脂肪肝一步步发展成为肝炎,甚至会导致肝癌。


  通常脂肪肝在第一阶段只是因为摄入或合成的脂肪过多,导致过多的脂肪在肝细胞中聚集,从而出现单纯性的脂肪肝。


  但是当肝细胞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时,就会因为破裂而坏死,导致肝损害和肝功能异常,这时候就已经发展成为脂肪性肝炎了。


  如果脂肪性肝炎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肝脏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会出现和疤痕类似的纤维组织,也就是发生纤维化,导致肝脏变得更硬更粗糙,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肝硬化。


  其实,相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部分脂肪肝患者是可以逆转的,比如单纯性的脂肪肝,在肝脏功能还没有受损的时候,能够通过饮食和运动两方面来进行逆转。


  1、饮食方面


  要学会吃得健康,管住嘴。


  饮食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低热能,不要摄入超过标准体重的热量要求;


  低脂肪,在烹饪的时候主要以蒸、煮、拌等为主,减少油炸煎炒;


  高蛋白,尽量选择优质蛋白;高纤维素,多吃膳食纤维,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


  要控糖,少喝含糖的果汁和饮料,少盐和刺激性的调料;


  食物的种类要多样化;


  注意一日三餐要定时限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正常的代谢功能而诱发脂肪肝。此外,还要避免长期素食或节食,不仅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反而容易增加脂肪在肝脏中堆积。


  也不要滥用药物和保健品,容易给肝脏带来很大的负担,严重影响肝脏健康。


  2、运动方面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适当运动,坚持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不要养成久坐少动的不良习惯,运动有利于热量的消耗,平时最好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躺,能快就不要慢,能走就不要站。


  总之,要想肝脏健康,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就要注意饮食健康和多运动锻炼,还要注意定期检查肝脏健康,积极防治和肝脏有关的疾病。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疑问,请与联系删除,仅用于信息交流。

分享到:0 用手机看
#

拍下二维码,信息随身看

试试用微信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