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血管病应该注意什么?请先远离心血管病常见误区
发布时间:2020-08-17作者:洛阳慈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3446 次
心血管疾病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大疾病,也是危害我们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如今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不但威胁着老人的健康,中青年人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防治这些疾病呢?
误区一:只有老年人才得冠心病和高血压。
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所以,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此外,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这个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误区二:运动量越大越好。
现代人特别是办公室族,平时没时间锻炼。偶尔放松便到健身房狂练一番。其实这样的危害更大。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一旦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
误区三:能不吃药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犯心绞痛时,总是尽量忍着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如硝酸甘油等急救用药,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时,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
误区四:急性心梗保守治疗好。
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创伤小、效果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了。
很多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但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即使放了支架,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误区六: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降脂药。
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35毫克/分升,健康人而言,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
误区七: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
误区八:降脂药物副作用严重不能经常服用。
很多患者认为降脂药对肝肾的副作用很大。血脂稍高一点儿,还是不吃药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
误区九:高血压没症状不用治疗,只要是降压药大家通用。
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这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但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却不会消失。另外,高血压病因复杂,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
误区十: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
大于55岁的血压正常者,90%可能发生高血压。所以,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对于还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
顾连康复温馨提示:生活中我们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还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并定期进行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以防病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文章来源:腾讯健康
- 上一篇:各年龄段体检该查什么?
- 下一篇:饭后做什么,有助清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