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全国多地发布高温预警,平安入秋注意这6点!
发布时间:2022-08-12作者:洛阳慈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3462 次
八月虽已“立秋”,但是还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也被称之为“秋老虎”下山。气温高,气压低,对于不少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难熬的时期。
立秋后仍发布高温预警
立秋北方凉风渐至,但南方部分地区发布红色高温预警,气温达40℃以上。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查看中国气象局已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信息发现,8月11日超191个地区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8月11日高温红色预警共计191个。
“秋老虎”来了,做好这6点!
1、尽量不要空腹锻炼
盛夏的余威还在,仍需提防“秋老虎”。特别是老年人要警惕心脑血管的疾病风险。
一些老人天不亮就出门锻炼,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早晨人体失水较多、血液较黏稠,再加上天热、空腹,体内的水分蒸发较多,过早晨练容易引发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
2、穿衣要防寒凉侵袭
立秋后,早晚比较凉快。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
3、空调温度不要太低
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摄氏度为宜;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4、不要睡得太晚
“秋老虎”期间,午后高温暴晒,气温仍较高,伴随着秋燥,睡眠极易受影响。如果长期熬夜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5、凉席适时该撤下
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怕冬天里的寒邪侵袭。
我们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睡觉还铺着凉席的,是时候应该撤下来了。在睡觉时还要关上窗户,躲避贼风侵袭人体。
6、要适当补充水分
立秋后,出现高温天气的次数依旧不少,身体水分大量蒸发,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饮水量1200毫升。
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
入秋养生,做好这几点
1、吃点丝瓜,清热润燥
有一种说法“秋后吃三瓜,虫草都不如它”,秋丝瓜就在其中,秋丝瓜指的是在夏季种植、秋季收获的丝瓜。
中医认为丝瓜性寒凉味甘甜,其翠绿鲜嫩,清香脆甜,具有清热润燥的作用,最为合适“秋老虎”的天气润燥清热食用。
2、喝点麦冬饮,润肺利咽
夏末秋初,人常常会感觉心烦失眠,燥热便秘,建议可以试试煲点麦冬吃,滋阴清热,降住“秋老虎”。
取玄参10克、麦冬10克、桔梗10克、甘草3克、冰糖适量。熬水当茶饮。有滋阴清热,润肺利咽的功效。
3、红花泡脚,解乏助眠
秋季感到疲乏的话,可用红花、当归煎水,然后加些热水来泡脚,舒筋活血效果好,入睡前泡一下,能消除疲劳,有助睡眠。
4、按足三里,强身败火
不少人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时间抵抗力透支过多,近期疏于保健有关。“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
方法:可以常揉,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在穴位上绕圈按揉即可。
5、保证睡眠,适当锻炼
气温高,人就容易烦躁,因此更应该保证睡眠质量和时间。一般来讲,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较为适宜。
同时,调整心态,多进行一些修身养性的活动,适当锻炼。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疑问,请与联系删除,仅用于信息交流。